【资料图】
历时10年,发现一个广谱抗病基因,并通过“分子剪刀”创制出新基因,对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稻曲病实现抗性“加持”。6月14日晚,华中农业大学李国田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杂志《自然》。
稻瘟病被称为“水稻癌症”,是一种毁灭性的真菌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稻区,全球每年因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达数千万吨。培育、种植广谱抗病品种,是实现稻瘟病绿色防控的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
华中农业大学团队前期联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团队等,克隆到一个广谱抗病类病斑突变体基因RBL1,并发现了它如何通过调控磷脂代谢参与水稻抗病的作用机制。该基因抗病性很强,但产量很低。
在此基础上,李国田教授团队继续攻关,通过基因编辑创制了增强作物广谱抗病性且稳产的新基因RBL12。与传统抗病基因相比,这个新基因可打破物种界限、普适性更强,具有巨大抗病育种应用潜力。
“RBL12能够广谱抗病,显著增强水稻对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的抗性,同时对产量有很好的稳定作用。”李国田教授说,经研究团队初步测试,该基因在小麦抗锈病和纹枯病上也有显著效果,进一步证明其在作物抗病育种中的巨大应用潜力。这一研究成果对扩大抗病基因来源,推动作物抗病育种、植物病害绿色防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田间试验分析显示,RBL12稳产且具有显著的抗稻瘟病能力,在稻瘟病害严重发生时能够挽救约40%产量损失。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李国田教授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Pamela C. Ronald院士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李国田教授团队博士研究生沙干、孙鹏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课题组多名学生及多个单位合作者共同参与了此项研究。
关键词: